24小時全天候系統自動受理、24小時全天候系統自動審批……在濟南,建筑業企業6類行政審批事項共70個辦理項中,52個辦理項均可實現“24小時全天候系統自動受理”,涉及申請、增項、變更、遺失補辦等多個類別。
在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近日召開的住建領域行政許可事項“智慧審批”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上,濟南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和煙臺市住房城鄉建設局作為全省首批“智慧審批”試點單位,其試點經驗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認可和點贊。
“企業和群眾在辦事過程中,關注的是,辦事是否方便,能否順利辦成,能不能馬上辦成。”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張曉海介紹,近年來,為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打造營商環境,山東加快推進住建領域“智慧審批”工作。
濟南市針對建設企業在資質申報過程遇到的申請材料收取難、原件核驗難、窗口排隊等候時間長、審批時限長等突出問題,創新推出了“24小時全天候系統自動受理”和“24小時全天候系統自動審批”等模式,在減材料、減環節、減時限、優流程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通過“減要件”,將建設類資質符合法律法規依據的要件材料,通過審批部門自行查詢和優化審批系統功能兩種方式實現數據共享核查。根據審批事項不同,企業《營業執照》、《建筑施工企業安全生產許可證》、可查詢的資質證書、人員身份證等材料均無需企業提供,申報材料減少率從100%到36%不等。通過“減填報”對6大類行政審批事項申報信息逐一梳理,將必要審核點的內容進行了整合,非必要審核點的內容進行了刪除,極大減少了企業填寫及上傳申請材料的工作量。通過“減環節”,已上線運行的建筑業企業資質許可等6類行政審批事項,從原來單一的“窗口人工受理”模式優化為“24小時全天候系統自動受理”和“人機配合受理”兩種模式。通過“減時限”已上線運行的建筑業企業資質許可等6類行政審批事項中44.3%的審批事項辦理時限優化為“即辦”事項,其他事項審批承諾時限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縮。
煙臺以為企業和群眾“省要件、減流程”、為審批人員“提效率、減壓力”為目標,以推進數據共享為抓手,以信息技術應用為平臺,制定《煙臺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智慧審批”試點工作方案》,明確推進步驟和實施計劃,針對審批事項涉及的數據需求主動與煙臺市大數據等單位對接,爭取盡快打通數據壁壘,實現各級數據共享交換。同時,做好系統開發,搭建審批框架,初步實現安全生產許可新申請、正常延期、延期重審、變更、增補、遺失補辦、注銷等流程的智慧審批,大大縮短審批時限。積極開展電子證照應用相關工作,在做好省級下放行政許可事項應用電子證照的基礎上,逐步推進建筑工程竣工驗收備案等事項應用電子證照,實現審批后系統自動生成加蓋電子印章的電子證書,PC端、手機APP端均可下載附有二維碼的電子證書。
“當前,我省住建領域智慧審批工作還存在較多薄弱環節和難點堵點,集中表現在人員力量不足、資金保障有缺口、數據共享存在堵點等三個方面。”張曉海坦言,下一步,山東將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逐一制定工作措施,集中力量全力攻堅,著力擴大快捷審批事項范圍,大力推進標準化審批、智慧審批,同時,加快推行電子證照,主動適應新時代發展要求,更好的服務企業和群眾的需求。
· 來源:山東省住建廳
END